2020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 处处干净
开展周末大扫除、设置卫生积分制、管理系统智能化……
人人动手 处处干净(会后探落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①)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月2日,他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各地如何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城乡环境整治、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方面探索了哪些做法?本版今起推出“会后探落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城市:
人人都参与
周末大扫除
“咱们今天大扫除,先清理、打扫,扫完还要消毒、灭菌。”近日,一场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在北京西二环附近的金兴苑小区进行。换上轻便运动衣,拿起抹布扫帚,60多名党员群众组成的大扫除队伍开始动手清扫。
4月11日,由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出的环境卫生大扫除倡议书中,特别提出了“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清洁环境,人人动手”的倡议。
城市清洁行动,蕴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许。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社区村庄里,党员、居民、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别聚集啊,大家分头打扫,戴好口罩。”菜户营村党总支书记胡锦华分配起任务,一队去扫楼道,一队负责清理车棚,一队打扫楼前的院子,剩下一队拿着装有消毒水的小喷壶和抹布进行喷洒擦拭,为居民接触较多和容易藏污纳垢的门把手、信报箱、雨箅子消毒除菌。
疫情期间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除了“搬、抬、洒、扫”这常规的4步之外,还额外增加了“擦”和“喷”这两道消毒工序。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处副处长李雪告诉记者,除了扫除之外,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很多地区都在清扫后又增加了消毒杀菌这个防疫环节。
李雪表示,环境卫生大扫除并不仅仅是在爱卫月搞一下、周末或是定期搞一下,而是要逐渐转化为市民主动爱护环境、讲卫生的日常习惯。市民在疫情期间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希望也能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保持。
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仅今年4月爱国卫生月期间,北京市就组织发动308万余人次参与周末大扫除、城市清洁日等活动,共清运垃圾42万吨,处理病媒孳生地77万处,整治各类超市市场2962个。
而在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活动现场,居民党员、志愿者、在职党员、机关干部也一起动手,清理小区内的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有了‘周末大扫除’,犄角旮旯干净了,胡同院子宽敞了,住这儿心情都舒畅了。有游客串老北京四合院,不住地夸‘首都就是不一样’。”福祥社区书记李德青自豪地说。
农村:
责任落到人
环境更卫生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辽西山区的北票市宝国老镇坎杖子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跃然眼前: 嫩绿的秧苗在田野铺展,整洁的村路两旁绿树成行,鲜花掩映,每到茶余饭后,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广场休闲健身,憧憬着一年的好收成……坎杖子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如今,老百姓逐步迈向小康,不仅日子更好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被居民接受。
“乡村振兴不能光让农民富口袋,更要增强村民的环境意识,建设一个山青水碧的美丽家园。”坎杖子村党支部书记姜志山说。2019年以来,坎杖子村新修硬化油路7.39公里,新建仿古长城墙700延长米、休闲小广场1000平方米,粉刷墙面3000平方米,建立垃圾集中清理点6处,栽植金叶垂榆800余株、银中杨200余株,栽植各类花卉2.5万株,完成“三格式无害化旱厕改造”330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环境美了,村民乐了。然而如何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却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以前经常是刚刚把街面收拾得干干净净,可一转眼的工夫,垃圾又出现了。由此可见,建的同时如何管得好更加重要。” 姜志山和村两委班子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四级网格监管”模式,根据各组、户的实际情况,开始在全村推行网格化分片管理。村书记、主任、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员等和各户分别按照二级、三级、四级网格员设置,将全村每个区域的环境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经过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了《坎杖子村环境卫生整治考评奖励办法》,对每户环境卫生状况实行“积分制”,对卫生整洁户每月发放积分卡,每份分值1元,积分可以到村内任何商店兑换等价商品。对于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农户当月进行公示,连续3个月以上不加以改正,村委会将拿出惩戒措施促其整改。
“看到这么整洁的街面,谁要是再随地乱扔垃圾,自己都觉得脸红。”通过实施“网格化分片管理”,村民自觉维护全村环境卫生的意识逐渐增强。老党员尹广香今年74岁了,每次环境卫生集中治理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村民门井忠在做好自己分担区卫生的同时,早晚都到各户房前屋后巡视,哪家卫生状况不好就主动提示提醒,一个人带动了一个组的环境卫生整洁。
前不久,坎杖子村被授予“辽宁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现在,我们每月都不定期地组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只要在环境卫生保洁群里发个通知,村民只要在家,没有一个请假的。”姜志山说。
景区:
设施智能化
管理标准化
疫情缓解后,位于成都市区的宽窄巷子景区游客量快速回升,目前每天可达3万人次。“疫情防控这根弦一点也没敢松。”成都文旅宽窄巷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章太,每天早上都要沿着景区里的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巡视一圈,查看环境卫生情况。
“每天早上7点半,景区开始集中清洁,打扫街面卫生。街区白天保洁作业,垃圾随产随清,不积压。因为景区要保证垃圾不落地,所以12名保洁人员不间断值守,街面上连片树叶纸片都不能有。”彭章太介绍,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景区增加了两个专人进行消毒杀菌作业,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10点。在每条巷子东西出口设置了废弃口罩回收专用垃圾桶,早晚两次清理。“在宽巷子和窄巷子两条街区增设了12组双桶垃圾桶。现在整个景区有42组,游客在十步之内就可找到扔垃圾的地方。”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方便游客使用,景区还对东广场卫生间和宽巷子里的垃圾桶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景区里的厕所都装了厕纸、擦手纸和洗手液,管理员做完保洁,都会喷消毒液。
位于宽窄巷子东广场的公共卫生间加装了智能厕所管理系统,方便游客如厕。游客排队等候时,可从挂在入口处的显示屏幕上看到哪个厕位空着。当厕所里空气质量差,有异味时,系统会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和保洁员清洁。
宽窄巷子里的智能垃圾桶上装上感应设备,提升了管理效率。“如果垃圾桶里有有害气体,游客扔进了没有掐灭的烟头发生燃烧,或者垃圾装满了,系统都会报警,可及时处理。”彭章太打开手机,监测软件显示有几处是红的,走近垃圾桶查看,保洁员正在清理。“红的,就是满了。绿的,说明正常。工作人员根据监测情况管理有的放矢。”
景区环境整治也毫不防松。“‘院落管家’每天都会对商家的环境卫生、街面外摆、商品陈列、橱窗灯光、植物绿化,以及餐饮标准化进行检查。”彭章太介绍说,景区里的商户每周都要大扫除,开业前要检查卫生,餐饮商家每天消毒6次。此外,除四害专业公司每周都会对街区进行常规化作业。4月下旬,景区还对街区下水道进行了全面清掏。
贺 勇 刘洪超 王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