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太空军事合作加速令人担忧
3月24日,日美举行第7次年度太空合作工作小组会议,就计划于2023年开始联结彼此的太空态势感知系统进行进一步协商。此前,两国于去年12月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在2023年和2024年发射的日本“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第6颗和第7颗卫星上搭载美太空军的空域感知光学传感器达成一致。这也意味着,日美太空军事合作正从战略合作加速迈向资产“合体”的新模式。
2009年11月召开的日美首脑会谈上,日美双方首次正式表达了展开太空军事合作的意向。此后,双方通过召开日美太空协商会议、确立太空合作伙伴关系、定期举行太空合作对话等一系列行动,在政策制定层面建立了协商机制。2015年修订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拓展了两国防务合作的地区、领域以及事态范畴。双方的太空军事合作也随之从政策对话深入到具体的合作机制。在年度太空合作工作小组机制下,日美两国在太空相关政策协商、加强太空情报共享、培养太空作战人才以及举行联合演习等问题上保持着密切沟通。
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4月的日美外长和防长“2+2”会议就日本“准天顶”系统的卫星搭载美传感器一事达成了一致意见。同年12月,美国成立了太空军。时隔不到6个月,日本自卫队也提前宣布组建太空作战队,并于2020年10月正式派遣联络官进驻美太空司令部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设置的多国太空合作办公室,加强与美太空军事合作。
日美就太空资产“合体”达成一致,意味着双方的太空军事合作朝着提高互操作性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也折射出日美军事合作正加速从陆海空等传统作战领域向包含太空在内的新作战域延伸。目前,日美最新共同作战计划已涵盖太空等新作战域。对太空资产进行整合和分散部署,并以此实现“合体”发展、优势共享,正成为日美太空军事合作的新模式。
双方的这种合作,不仅可节省发射成本、增加部署规模,还能模糊太空资产的国别属性,有利于减少被攻击的可能。美军认为,大规模、无中心节点的分散部署模式,可增强太空态势感知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提高对敌太空进攻的威慑和防御能力。
在技术上,日美“合体”发展太空态势感知能力,表明双方的情报融合也在不断加速。美太空军的空域感知光学传感器,可对地面上各种目标实时探测、跟踪。将其搭载在“准天顶”系统卫星上,可以强化其对东亚地区军事动态的监视。日本“准天顶”卫星则可视为对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补充、增强和替补。除覆盖日本本土,其还可提供对印度、泰国、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以及美国的夏威夷、关岛等地的全天候预警监视服务。有“准天顶”加持后,GPS在上述地区的信号将大大增强,定位精度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实,早在2018年,日本便开始通过美国的有偿军事援助建设能够监视地球同步轨道的太空监视系统,计划2022年完成。两国希望通过太空资产的“合体”,推动双方的情报共享向情报融合提升,以便未来开展空间攻防行动。日美在太空领域的合作,意在谋求太空态势感知优势,确立对他国的高压态势,背后体现了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其对太空安全形势带来的危害,需要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郭一伦 孔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