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2021年全球态势评估报告》鼓吹“全球响应”
美态势评估报告鼓吹“全球响应”
11月21日至11月30日,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海军在菲律宾海举行联合军演。
综合外媒有关报道,美国国防部近期发布《2021年全球态势评估报告》,强调在全球重点方向增加兵力部署,凸显其以武力谋取霸权的野心。有关军事动向或将对全球安全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军事态势重新评估
今年2月4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首个外交政策公开演讲时曾表示,国防部长奥斯汀将开展“全球态势评估”,以使美军的军事动向与外交政策、国家安全保持一致。11月29日,经过近10个月的准备,美国防部发布《2021年全球态势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以拜登政府《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为指导,重点分析美国本土以外主要地区的态势,并针对长期战略问题进行态势分析、规划指导和调整等。根据美国军方公布的情况,报告主要涵盖5个区域。
其一,亚太地区加强部署。报告要求美国继续与亚太地区盟友和伙伴深化合作,以遏制大国潜在的军事侵略和来自朝鲜的威胁。报告重点强调在该地区的四方面动作。一是为军事伙伴关系活动寻求更大的区域介入能力,二是加强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在澳大利亚轮换部署军用飞机,四是在韩国永久驻扎攻击直升机中队和炮兵部队。
其二,欧洲地区提升威慑。报告认为,美国应巩固对俄罗斯侵略的有效威慑力,并使北约部队能够更有效地运作。拜登早前取消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可派往德国2.5万名美军上限。美国防部表示,将保留在德国和比利时的7个军事基地,同时扩大美军士兵在德国驻扎的数量。
其三,中东地区持续深耕。报告重新审视美国防部处理伊朗问题的方法,及阿富汗行动结束后不断变化的反恐要求。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美国防部将继续支持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并帮助中东地区合作伙伴加强军事建设。
其四,非洲地区维护利益。报告对来自非洲地区的暴力极端组织威胁进行评估,为确保美国防部在该地区的外交活动提出建议,保障美国及合作伙伴的权益。
其五,美洲地区应对威胁。报告审查了美国防部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人道主义援助、救灾和缉毒任务等国家安全活动中的作用。支持美国政府在该地区应对跨国挑战和增加国防合作活动。
战略威胁老调重弹
从主要内容及外界反应看,报告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威胁判断老调重弹。报告延续近年来美国政府及军方有关战略报告的总体基调,认为俄罗斯等国是美国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欧洲和亚太两大方向是美国军备建设和兵力部署的重点区域,关岛、澳大利亚、中东欧国家则是美军实施战略威慑与遏制的重要支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为应对亚太国家挑战,美国防部将在关岛和澳大利亚建设基地。美媒援引美国防部高级官员的话称,报告的目标之一是“重建战备标准”,美军正努力在东欧重建战备状态,加速形成可靠的对俄作战威慑。法新社评论称,根据该报告,美军方将在中东维持威慑伊朗和极端组织的军力,同时加强针对俄罗斯的部署与基地建设。
其次,应对策略抱团取暖。在发布报告的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称,美国将与北约伙伴讨论“作为联盟,是否应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强安全”。英国亨利·杰克逊协会研究员伊莎贝尔·索金斯宣称,报告反映出俄罗斯与相关国家合作给西方带来严重威胁,美国无法单独与俄罗斯等国对抗,美国需要西方合作伙伴。俄罗斯科学院学者奥伦琴科表示,俄罗斯等国从未对西方国家进行过军事攻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不断渲染俄罗斯威胁,并频频发起挑衅。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根据报告有关内容,日美大概率将深化合作,驻日美军的部署情况或成为讨论对象。
再次,落实举措内容空洞。报告虽然提出美国在重点方向的军备建设目标,但在具体落实举措上避重就轻、笼而统之。德国新闻电视台评论称,美国的军事重点是亚太地区,但现在欧洲战争风险显然更大,欧洲盟友并不清楚美军在欧洲的长远规划。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报告缺乏对亚洲方向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决心,同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和经济政策一样,报告缺乏明晰的战略中心。
执行前景道阻且长
总的来看,报告旨在加强美军的全球响应能力,并为拜登政府即将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草案提供关键信息支撑。未来,报告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一方面,盟友“各有算盘”。报告强调强化美军全球军力布势,势必要得到盟友伙伴支持。然而,相关盟友伙伴的想法并不一致。在亚太地区,多数盟友不希望因美国强化军力部署引发地区不稳定局势,对美国的军事合作及前沿部署计划表态谨慎甚至冷淡。在欧洲地区,俄周边国家积极推动美国军事力量进驻,意图以美军为依托构建安全屏障。
另一方面,美军“有心无力”。欧洲媒体称,报告要求美国具备在亚洲和欧洲同时打两场战争的能力。结合当前的战备水平和军备建设情况,美军连应付“一场半战争”都捉襟见肘,更遑论打赢“两场战争”。报告或将美军拖入“技术崇拜”“军力迷信”和“全球响应”陷阱,让美军在疲于奔命中进入建设发展瓶颈,整体实力持续下滑。(中国国防报 杨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