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11-19 13:48 的文章

十战十捷 中国“最忙”火箭年发射数再破10

  前不久,当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组数字: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6次发射,也是该系列火箭今年的第10次发射,拿下“十战十捷”的战绩。
  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丙,同属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该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岑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称,此番“破10”,是该系列火箭继2018年一年14次发射后,年度发射次数再度超过10次。
  截至目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317次发射,而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共成功发射106次,约占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的1/3,堪称“中国运载火箭中的‘劳模’”“中国最忙的运载火箭”。
十战十捷 中国“最忙”火箭年发射数再破10
  频繁的发射,会否影响发射结果?
  岑拯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入轨精度高、适应能力强,可以“一箭单星”也可以“一箭多星”发射,既可以用于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也可以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以及深空探测器发射。
  不过,一年十几次发射任务,不到一个月就要完成一次发射——频繁的发射,是否影响发射结果?换言之,发射数量快速上升的同时,如何保障发射质量?
  这是不少人担心的问题,但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目前的统计来看,作为我国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的“主力”,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任务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每每谈及于此,都难掩激动之情,“今年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飞25周年,作为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非常自豪!”
  龙乐豪告诉记者,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之所以能够率先成为我国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在其最初的构型总体规划及总体技术方案中就具备了良好的前瞻性、全局性和适应性,长征三号甲、乙、丙三型火箭具有“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的特点,因此火箭凭借对发射任务的高适应性和飞行高可靠性,在嫦娥奔月、北斗组网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起到了“擎天柱”的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实施发射,是我国重大科技任务的“专属列车”。龙乐豪透露,未来,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将继续发展,针对电气系统一体化、控制重构等技术进行改进,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今后火箭研制将“拆成”两部分?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以往火箭都是针对发射任务专门设计的,自2017年开始,型号队伍提出了“去任务化”设计,也就是对火箭进行通用化改进,最终实现整箭级的产品化、通用化和组批化生产。这项工作开展以来,研制队伍在严控产品质量的同时,陆续实现了火箭不同部段的通用化,并在历次发射中得到了验证。
  她还透露,自此次发射北斗三号任务起,后续所有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除了与卫星关联的部分,其他结构比如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等都将实现“去任务化”。
  “具体来说,以后火箭研制工作将分成两部分,像卫星支架、整流罩和飞行软件部分,与卫星有关联,就根据任务来定制;但是火箭上的其他产品,其技术状态通常是一致的,可以提前在流水线上进行批量化生产。”姜杰说,如此有望继续提高火箭的生产效率,及其对任务的适应性。
  事实上,此番“十战十捷”之后,这枚“最忙火箭”在年底之前还有3次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刘立东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应对持续高强密度发射态势,型号队伍在设计和研制过程中坚持提升箭上可靠性,增强地面设备使用安全性。
  与以往相比,执行这次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就有两项可靠性提升措施:一是测量系统在硬件上增加了保护装置和防护手段,以更好地应对飞行过程中的恶劣环境,提升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的可靠性,防止遥测数据丢失。二是对火箭的三级发动机内部局部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
  “结构上的改变,可以降低膜片的应力水平,提高膜盒组件疲劳寿命裕度和产品合格率,让低温发动机工作更加可靠。“刘立东说。
  火箭高密度发射的背后,是人的高强度应对。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统计,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团队平均出差数达到了200次,数不清的破晓黄昏,奔波于机场车站,不少研制人员戏称回北京工作叫做“出差”。任务忙的时候,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火箭成了陪伴他们最多的“家人”。
  “当你看到你倾注心血的火箭腾空而起,它承载的是国家的重任,民众的寄托,那一刻你会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份职业带给航天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是别的职业很难相比的。”岑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