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农炮升级
近期,俄罗斯乌拉尔运输机械公司完成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农炮(简称2S7M)的现代化升级,即将交付俄军部队继续服役。这种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自行压制火炮,前身是令人生畏的2S7“芍药”自行加农炮(简称2S7),能够在50千米距离上发射高爆破片榴弹、混凝土爆破弹、化学弹甚至战术核炮弹。然而,在远程压制火炮领域,203毫米口径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是52倍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那么,为何俄罗斯仍死抱这种“冷战恐龙”不放手呢?
203毫米巨炮
上世纪30年代,为彰显苏联军事工业的进步和苏联红军的强大,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苏联推出B-4 M1931型203毫米重型榴弹炮(简称B-4榴弹炮)。该炮全重15.8吨,比许多坦克还重。当时,苏军已装备性能优良的152毫米重型榴弹炮,B-4榴弹炮被认为“华而不实”,装备数量并不多。
苏芬战争期间,B-4榴弹炮“意外”获得展现实力的机会。面对坚固的芬兰曼纳海姆防线,苏军152毫米榴弹炮表现乏力。B-4榴弹炮被运抵前线,采用直瞄射击方式,一举击溃芬兰人的防御体系。此后随着二战爆发,B-4榴弹炮在与德军的攻防战中再次大显身手,“斯大林重锤”的绰号逐渐传开。在柏林战役中,德军躲在混凝土防御工事中负隅顽抗,苏军将B-4榴弹炮推进至目标前200米至300米距离上进行直瞄射击。一栋栋大楼被摧毁,步兵伴随着“斯大林重锤”的怒吼声发起冲锋,撕碎德军防御线。
二战后,大口径榴弹炮被用于发射低当量战术核炮弹。各国开始研发核火炮,苏军在B-4榴弹炮基础上推出2S7。
2S7的基本设计是在主战坦克底盘基础上,安装一门59倍径2A44型203毫米加农炮,组成自行加农炮系统。这种火炮系统可以发射高爆破片榴弹、火箭助推榴弹和战术核炮弹。在巨大的推力下,2S7可将弹丸投射37.5千米以上的距离,成为苏军威力最大的火炮。
“冷战巨兽”
2S7体型庞大,结构复杂,采用超长履带式装甲底盘,由一台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最大行驶速度为50千米/小时。车辆还配备辅助动力单元,在主发动机关闭后为火炮系统提供动力。
2S7需要多达14名班组成员操作才能投入作战,但其车体内仅能搭载7人,其余人员需乘坐弹药补给车随行。射击时,2S7后半部分车身降低,并将车尾驻锄插入地面,以此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射击平台。开火前,士兵必须做好防护,否则开火的巨大声响会导致双耳失聪。
尽管体型庞大,但2S7内部空间局促,仅能携带4发炮弹和发射药包,需要弹药补给车给予补充。2S7使用的高爆破片榴弹弹丸重110千克,内含17.8千克高爆炸药,最大射程37.5千米;火箭助推榴弹弹丸重103千克,内含13.8千克高爆炸药,最大射程47.5千米;新型火箭助推榴弹射程达到55千米,超过当时的152/155毫米榴弹炮射程。此外,2S7还能发射战术核炮弹,当量在3千吨至4万吨之间可调。
由于弹体沉重加上装填流程复杂,2S7射速比较缓慢,最大射速为每分钟1.5发。作战中,2S7一般以最快速度发射1发至2发炮弹,然后迅速驶离原炮位,以免遭到对方反炮兵火力打击。
2S7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服役,随后,苏军又推出改进型2S7M,射速提高到每分钟2.5发,车体载弹量8发。目前,2S7和2S7M在俄罗斯、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陆军中均有装备。俄乌武装冲突期间,双方曾使用2S7对射。
不可避免的落幕
目前,俄军共装备60多辆2S7和2S7M,大部分是改进型2S7M,但均存在老化问题,跟不上现代战争节奏。
近年来,俄军开始对2S7M升级,主要包括改造车体,换装变速箱和发动机;升级车载电子设备,以融入俄军作战体系。升级后,2S7M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可通过无人机或其他战场侦察系统获取目标信息。俄军为新火炮命名“量角规”,打破过去苏联炮兵以花名为火炮命名的传统。
不过,2S7M已无进一步发展可能。究其原因,203毫米口径加农炮在炮兵装备中的主宰地位已经被52倍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取代,后者在射程和打击精度方面均超过前者。而且,随着核炮弹小型化趋势,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也可发射核炮弹,使得203毫米口径加农炮丧失最后优势。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平均射速为每分钟8发至10发,爆发射速每分钟4发,火力投射效果远超203毫米口径加农炮。
2S7M的升级改造,是俄罗斯在军费缺乏情况下,发挥老炮余热的一种做法。然而,这款火炮终究太老,可以预见,其即便升级后焕发“第二春”,也很难与后来者竞争,未来难逃被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