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究竟有多“大”
与会者走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人才智力展区(2021年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华社广州5月19日电 题:粤港澳大湾区,究竟有多“大”
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十几年前,在香港青年陈永康眼中,“大湾区”实在太大了。
“每次从佛山回香港都要去很远的地方坐大巴,先绕到广州,上了高速经常塞车,到罗湖口岸排好长的队,到香港先坐火车再坐巴士才能到家,整整八小时都在路上。”陈永康说。
大湾区之大,有“大面积”之谓也。
11座城市、城市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万人……粤港澳大湾区的“牌面数据”甚至要超过“世界三大湾区”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
面积虽大,便利的交通却正将大湾区内的城市联系得愈发紧密。“朝发夕至”早已成为历史,“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也正逐步成为现实:广佛环线北段通车、佛莞城际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4700公里,到2035年则将达到5700公里。
在内地经营“电影梦”的香港导演周柏康已经享受到了“1小时通关”带来的便利。“有次约了客户4点在香港谈事情,我3点才从深圳办公室出发,打车去福田坐高铁,通关再打车去市内,结果我还是最先到的。”他说。
大湾区之大,有“大流量”之谓也。
去年8月,珠海横琴新旅检区域开通,设计日通关流量达22.2万人次,年通关量达8000万人次,同在珠海的拱北口岸则保持着连续8年验放旅客量全国第一的“江湖地位”。
穿梭的旅客为湾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往来的货物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直观体现。
直通香港、澳门,“7×24”小时运作,集直通、集货、退货全模式于一体……自去年7月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以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跨境电商作业场已运送逾2200万个跨境包裹,总货值逾59亿元人民币。
“货物清关后,15分钟可运抵澳门机场、35分钟可达香港机场、55分钟内运抵葵涌码头。”该作业场商务部总监郑太龙说。“今年‘五一’假期,我们经手包裹约34万个,货值逾1亿元人民币。”
大湾区之大,有“大国工匠”之谓也。
荟萃中国顶尖制造业供应链、世界金融中心和国际平台的大湾区,吸引了一批能工巧匠。5G、人工智能、新基建……一个个高精尖项目落地,为大湾区带来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周成虎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正在佛山进行组网试点,将科幻大片中的场景变为现实。
“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不需要人工介入,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城市里的无人机能够在半小时之内、稍远地区能够在一小时之内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集现场信息实现快速处置。”周成虎说。
从事低空无人机遥感与地理空间智能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选了“2020发现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目前组网无人机自动巡检技术已经初具规模,下月将在佛山市丹灶镇率先投入运营。
大湾区之大,有“大平台”之谓也。
港青梁子斌去年在佛山创立埃星智能科技公司后,便找到了孵化器“南海·青创家”寻求帮助。佛山的创业孵化器帮助他联系了各领域的专家,解决了他最为“头疼”的难题。公司顺利开办,业绩开始爬升,梁子斌感受到大湾区的包容和多元。
科技进步离不开创新驱动,创新创意在思维碰撞中孵化。广东省科技厅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东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036家,众创空间986家,其中面向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有50多家。目前,在广东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接近600个,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
“大湾区内慢慢开始形成了产业链条,营商环境也有提升,不同的企业都有发展空间。内地的制造能力、研发能力配合港澳的国际平台,让我们的产品能更快推向市场。”谈起这一年在大湾区创业的感受,梁子斌说。
大湾区之大,有“大格局”之谓也。
中国湾区,世界舞台。每当夜幕降临,墨西哥创客埃塞基耶尔·圣克鲁斯·克莱门特开设的塔可餐厅就热闹非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食客的小店已在深圳海上世界开设了7年。
“深圳汇聚了多元世界美食,很多餐厅都是外国人经营的。”克莱门特说,刚开业时百分之九十的顾客都是外国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探索新鲜事物、尝试新味道。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进店的顾客愿意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享受美食。
经济飞速发展,大湾区仍在保护着城市的“根”。来自墨西哥的法维奥拉·阿潘戈·帕蒂达在珠海从事设计工作。对她来说,珠海唐家湾的古建筑是创意的来源。
“在一些中国人眼中,唐家湾‘很旧’,但我却为它着迷。那一砖一瓦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让它无可替代。”帕蒂达说,“珠海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用‘日新月异’形容也毫不夸张。但更让人欣喜的是中国能实现平衡发展,小乡村和大城市能够并肩前进,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