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E最惨痛一页:今天,我们还在为那场疯狂买单
还记得曾经的“全民PE”吗?
“近于疯狂的状态。”回忆起2010年的往事,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邵秉仁曾感慨不已,“从券商直投、保险机构到银行,企业家和民间资本纷纷投身PE。人民币基金扎堆,围抢Pre-IPO项目,造成大量泡沫的集聚和蔓延”。
我们把时间拉回十年前。2009年10月30日,万众期待的创业板开锣声在深圳敲响,多年来退出无门的本土创投终于迎来了爆发式的收获。但后面的故事,中国PE人永远无法忘记,史称“全民PE”。
回首这段往事,北京一位资深PE投资人反思,“前几年PE投资太热,导致泥沙俱下,集聚了非常严重的泡沫。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为过去的疯狂买单。”
一声锣响,创业板开了:
本土创投迎来高光时刻
十年前的这一幕仍历历在目。
2009年10月30日清晨,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踏着朝晖步入五洲宾馆,几十分钟后,他将参加创业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彼时在场的还有深创投前董事长靳海涛、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等一众本土创投的大佬们,他们苦熬多年,终于等来这一天。
“这注定是要写进历史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万众期待的创业板首发28家企业在今天于深圳市五洲宾馆盛大开锣。”当天达晨创投的官方网站,如此描述这一刻。
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背后分别是20家风险投资公司。统计显示,风险创投在这些公司上市前一共投入了近7亿元资金,最终赢得了平均5.76倍的回报。
本土创投守得云开见月明。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中,有4家来自于深创投的投资,前期的积累一朝爆发,这4笔投资直接将深创投送上了当年中国创业投资50强榜单第一名的位置。
达晨是创业板开启的另一大赢家:这一年,达晨投资的项目中有4家成功实现IPO:爱尔眼科、网宿科技、亿纬锂能和蓝色光标。同年,蛰伏3年获得20多倍回报的福建圣农被评为2009年最佳退出案例,达晨刘昼也因卓越的投资表现被评为2009年最佳创投家。
2010年,堪称PE行业飞跃式发展的标志性年份。深创投投资企业26家IPO上市,创下了全球同行业年度IPO退出世界纪录,此后深创投常年保持中国本土创投机构榜单前三名的位置。以深创投、达晨、同创伟业为代表的本土创投机构强势崛起,清科2010年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榜单的前10名除凯雷、鼎晖、高盛直投外,其它均为本土机构。
【珍贵的纪念:2010年第十届CVCF会上嘉宾演讲、圆桌论坛、颁奖等环节合影】
高回报的退出,吸引了大规模的资金进入。根据当年的数据统计,2010年VC/PE募集资金1768亿,相当于2009年的翻倍。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深圳突然出现了200家的创投机构,而且大量的资金都进入这个行业,每一家机构都能够很容易地融到资金。”后来,刘昼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
一夜暴富神话涌现
史上最大Pre-IPO投资热潮诞生
一夜暴富的神话传遍大江南北,PE潮来了。
《中国创投简史》曾真实地记录当时的盛况:“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大型PE基金面世的报道,每隔一两周就会有一支规模十来亿的PE基金成立的新闻。每个地方政府都在忙着出政策,从金融、航天到农业、文化,PE项目覆盖了投资界的每一个角落。”
股市也跟着疯狂。2010年A股新上市企业达到347家,是除2017年(438家)以外,中国历史上IPO数量最高的一年,其中有超过200家背后有PE/VC支持。
民间也开始显现对PE的热情。从煤炭、房地产行业尝到头啖汤的土豪们,当时主业面临国家管制,正急于为巨额财富寻找新的投资方向。PE行业的造富神话和媒体的放大效应,吸引了这批人群的目光,动辄几千万、上亿撒钱。
大量手握重金的PE机构,疯狂追逐着市场上净利润超过3000万的项目,高增长行业领域的好项目更是出现“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局面,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估值的水涨船高。从最早的8倍、10倍市盈率,到后来的12倍、15倍乃至20倍市盈率,PE机构仍然趋之若鹜。
高市盈率让PE机构们赚得盆满钵满,单个项目几十倍的投资回报也是屡见不鲜。“不算国内那些著名的私募股权基金,当时的小公司只要能投对一个上市项目,也能大赚一笔。所以当时进入市场的人都发了,这就和2007年进入股市的人一样,不存在智商差别,站在风口上,大家都跟着飞了。”一位从政府机关下海的PE基金投资人如此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