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纬禄:千钧重压下敢拍板
图片制作:王小龙
“发还是不发?”对于航天任务指挥员来说,有时是极为艰难的选择。
航天是复杂而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任一环节稍有不慎,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当箭在弦上,发射在即,如果突发异常状况,指挥员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决定。贸然发射?一旦失败,罪责难逃。推迟发射?难免给任务进度来带影响。遇到这种情况,指挥员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试验队员眼中,“两弹一星”元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无疑是一位优秀指挥员。
一次某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已经进入发射前“5分钟准备”时,一级伺服机构反馈电压表指针突然开始摆动。现场指挥所的人都慌了,紧急呼叫:“请黄总马上到指挥所!”
正在山上观察的黄纬禄拔腿就跑,赶到指挥所时,距离发射时间只剩2分钟。他喘着粗气听完简报,问平台测试负责人:“平台怎么样?”
“平台没问题。”
黄纬禄沉吟片刻,果断下令:“按时发射。”在场的人都捏了一把汗。
随着倒计时结束,火箭腾空而起,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事后黄纬禄解释说,通过平时对研制情况的深入了解,他对火箭各部分的质量、性能及工作状态都心中有数,得知平台没有问题,他断定指针摆动是由外因造成。由于箭上传感器极为灵敏,外部一点轻微震动,甚至风都会让它出现反应,而这些干扰在火箭起飞后不会产生影响。
如果说这次应急处置中黄纬禄胸有成竹,那么在“巨浪一号”固体潜射导弹海上试验中,他扛起的责任则要沉重得多。
那次海试第一发失败,参试人员寝食不安,压力极大。身为总设计师的黄纬禄一边揽责一边鼓舞士气,可是直到第二次发射临近,大家仍忐忑不安、缺乏信心。
甚至连上级领导都十分动摇。发射当日凌晨,上级从北京打来电话,建议推迟发射。这让黄纬禄也犹豫起来。
他躺在床上,脑子里翻江倒海。这种情况下推迟发射,谁也不会怪他,可是海上条件越来越不利,而且禁航日期已向全世界公告,如果错过任务期限,不仅高昂的花费和大家的努力付之东流,还会造成很大的政治影响。坚持发射的话,假如再次遭遇失败,这后果他承担得了吗?
黄纬禄努力平静下来,从火箭各系统的测试情况到发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案,他一遍遍仔细梳理、分析。最终他拨通了领导的电话:“我认为发射条件已经具备,不宜推迟。”
这次试验取得了成功。
此后一段时间,该海域的天气果然越来越差。大家在庆幸之余,对黄纬禄勇敢决断的惊人魄力和置个人得失于度外的无私品德愈加钦佩。
人物简介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领导我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研制后,提出了“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成功研制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