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出院后核酸检测呈阳性还会传染吗?监测结果来了
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治疗有关情况。
1。广东等地出现出院病例核酸复检呈阳性的案例,是否具有传染性?如何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部分省报告出院患者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通过连续监测发现,这部分患者还没有再发生传染别人的现象,一部分患者再检测已转为阴性。新冠肺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疾病全貌、病程特点还要加深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出院患者管理,同时要加强跟踪随访、健康监测和健康指导。
2。首批接受血浆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何?这种治疗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郭燕红: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冠肺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业界公认。
目前,国家卫健委制订了相关的诊疗方案,在献血浆者的招募、血浆采集制备、治疗过程中适应症的把握等方面都提出一些规范。截至目前,已采集544人次的血浆,用于24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对157例患者共进行了超过48小时的监测。其中,有91个病例的临床的指标和症状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大对病例的分析和监测,在省一级我们成立了省级的专家组,主要负责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因为恢复期血浆的治疗在临床有一定的效果,我们也联合相关部门,激励和鼓励更多治愈出院的患者献出自己的血浆。
3。新冠病毒传播途径有变化吗?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目前研究结论显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仍然是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有一定风险,但传播能力和条件还需进一步相应研究证实。针对气溶胶传播,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所开展相应实验,气溶胶传播要同时满足密闭的空间、较长的时间、高浓度病毒三个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才有传染的可能性。通风条件良好的日常生活中气溶胶传播可能性小。
4。有报道说,临床试验太多,出现“抢病人”的情况,会否干扰治疗?老药新用如何正确开展?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据统计,目前临床试验中心注册的临床研究约234项,其中药物的临床研究有105项,另外还有一些涉及到检测试剂、器械等方面的研究,药物研究包括中药、化学药物、生物药,这些药物绝大部分都是已经上市的药物,老药新用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我们在科技攻关的过程中也在加强组织,科学有序地寻找有关药物。
近期,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共同研究制订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开展临床研究的药物应该为已上市药物,并且经过体外实验和动物试验验证有效。
5。如何快速了解是否为密切接触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中国电科集团建立了风险人群大数据平台、密切接触者测量仪,输入姓名身份证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者。
有些企业研发了红外测量设备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快速识别发热患者。互联网企业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手段,提高了诊断效率。总体来看,大数据技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6。零增长地区为何再观察28天才能放心?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湖北、武汉当前的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非常紧张。其他省份既要巩固前期防治的成果,同时还要防止疫情的反弹。
要按照高、中、低风险等级,制订差异化的县域防控措施:在低风险地区,要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中风险地区,要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逐步有序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在高风险地区,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突发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放松警惕,依然要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