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体育 2021-04-11 07:35 的文章

国家体育馆再次“变身” 冬残奥会冰球测试活动开启

  本报讯(记者陈嘉堃)今天,冬残奥会冰球测试活动在国家体育馆开启。在结束了此前“相约北京”冰球比赛相关测试工作后,国家体育馆进行了为期3天的场地转换,以迎接今天开始的冬残奥会冰球测试活动。从夏奥会场馆到冬奥会场馆,从冰球场地到残奥冰球场地,国家体育馆再次完成“变身”。

  在参与本次“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的5座场馆中,国家体育馆建筑面积最大、坐席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并且需要完成冬奥与冬残奥两项测试,工作量非常大。

  残奥冰球又称冰橇冰球,选手坐在冰橇特制座椅上参加比赛,座椅距离冰面很近。球杆的一端为齿状,用来推冰滑行,另外一端用来击球。冬残奥会冰球比赛场地规格与冬奥会完全一致,但由于选手比赛方式不同,场地设施有诸多细节需要调整,场地转换非常重要。

  据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协调员葛苑芃介绍,赛场硬件方面的调整主要包括4个方面。

  首先是界墙的调整。与冰球比赛的界墙不同,在残奥冰球比赛中,运动员席与受罚席前方的界墙被替换为透明的。这是由于冰橇运动员视线较低,透明界墙方便选手观察比赛。

  其次是冰面的调整。冰橇对冰面形成的冲击很大,因此需要增加赛场冰面的厚度。而且,在常规冰球场地中,界墙与冰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高度落差,残奥冰球在这里就要找齐高度,方便选手直接滑入场地。

  再有就是仿真冰板的铺设。为了使运动员更好地在场地内外活动,不用在冰橇、轮椅之间来回切换,更衣室、训练馆、赛场等区域的相应位置都铺设了仿真冰板,方便选手滑行通过。从运动员更衣室到赛场的路面铺设了400余平方米、厚度为1.5厘米的仿真冰板。

  此外,在运动员流线方面,从参赛选手的实际情况出发,残奥冰球同样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运动员进场的门从80厘米宽扩展到1米宽,便于冰橇滑进场地。赛场内的运动员席和受罚席也进行了改造,铺上一层冰面,同样是为了方便坐在冰橇上的运动员自由进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冰是利用刮冰车刮下来的剩余冰碴制成,非常环保。

  残奥冰球与一般冰球赛事的比赛规则基本相同,但细节处仍存在差异。参与此次测试工作的裁判员都有着丰富的冰球比赛执法经验,但在残奥冰球方面还有所欠缺。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借着场地转换期间,所有裁判员都进行了集中培训。

  今明两天,国家体育馆将进行残奥冰球的两场正赛和一场训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