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体育 2021-07-13 11:30 的文章

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 全面落实办奥理念“造福人民”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彭延媛):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上午,北京冬奥组委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延庆区以及张家口市共同向全社会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版》。国际奥委会也同步发布了遗产报告的国际版。

  发布报告时,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说:“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民众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具体行动,也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

  创造可持续性的奥运遗产是国际奥委会改革的核心议程。作为改革路线图“2020奥运议程”公布后举办的首届奥运会,北京冬奥组委此次发布的遗产报告是会同北京大学编制完成的,提炼了2015年申冬奥成功以来在筹备过程里形成的遗产成果,重点呈现了促进中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超前谋划场馆赛后利用、持续提升京张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主办城市转型发展以及引领社会文明进步几个方面的内容。

  从体育角度看冬奥遗产,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倪会忠表示,他们坚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成为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冰雪运动留下的最重要遗产,“2015年是冰雪运动不过山海关。但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的群众性冰雪运动组织更加健全,群众性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群众性冰雪运动赛事活动更加丰富,社会力量参与冰雪运动,推广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冰雪运动已经在我们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竞技体育也是如此。申办成功以来,中国冰雪从原本109个冬奥小项只开展三分之一变成如今的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和全项目训练。目前,相关国家集训队的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1岁,为冬奥会后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其中有些人已转向普及和后备力量培养工作。

  倪会忠还透露,为备战冬奥聘请的包括冬季两项冬奥“8金王”挪威的比约达伦在内的大批高水平外教还将切实提高我国教练员的水平。一句话,“冬奥红利”还有很长远的释放空间。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冬奥遗产的影响同样深远。延庆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区,冬奥筹办注重绿色发展,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提高。另一个冬奥赛区张家口崇礼区已成为数一数二的滑雪胜地,区内7家大型的滑雪场全都位列中国20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高端优质的雪场集群。这个区域的冰雪产业兴旺发展,老百姓就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冬奥组委张家口运行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莉说:“随着京张高铁的开通以及近年来生态环境持续的改善,老百姓的收入也在增加,人民群众在筹办冬奥会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就拿崇礼区来说,每5人中就有一个从事冰雪相关的工作,直接或间接从事冰雪产业和旅游服务人员达3万多人,比如当滑雪教练、酒店服务人员、开办农家旅馆等等。”

  推动我国包容性社会的建设,也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遗产。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王梅梅指出,冬残奥会的筹办大大推进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的发展,赛区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更是得到持续加强。她说:“比如说积极推广低地板的公交车,还有推行无障碍的出租车服务。目前,全国总共有3400多辆的动车列车组已经设置了残疾人专座,盲人朋友可以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这是极大的进步。没有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推动,这项工作恐怕还要推后若干年,这是冬奥的一个成果。”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遗产将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都落实到4个字,那就是“造福人民”。国际奥委会高度赞扬了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成就。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说:“举办奥运会为主办城市提供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长期收益的独特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份责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向我们展现了这项工作的实际成果。这篇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冬奥组委在打造持久的可持续奥运遗产征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外,在国际奥林匹克日这一天,北京2022冬奥文化公益平台正式上线,北京冬奥场馆系列邮票也举行了首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