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配套设施稳步推进
竞赛无疑是一场大型赛事的核心,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的脚步悄然跨过200天的节点,竞赛场馆早已完工,并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认证。但在竞赛之外还有许多细节等待填充细化,场馆配套设施、非竞赛场馆、有轨电车专线、残疾人通行……近日,这些非竞赛部分的工作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唯一的地下配套设施,预计在10月冬奥测试赛期间配合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同步启用,目前已进入施工冲刺阶段。项目经理张玉磊介绍,项目正在进行地上广场砖的铺装,地下冰场界墙的安装,进入制冰的前期准备阶段,整体的工程预计在9月底全面完工。“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位于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地下,赛时将作为冬奥会配套使用,赛后永久保留冰上功能,成为集冰上赛事、滑冰健身、冰上培训、体育旅游、冰上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冰上项目平台。届时国家游泳中心将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冰上和水上运动服务能力的双奥场馆,预计每年可接待10万名以上冰上运动爱好者锻炼健身。
国家游泳中心旁的国家体育馆也在进行配套设施的增建,由14个更衣室单元、2个公共制冰室、1个公共磨刀室组成的冰球更衣间近日亮相,为了方便冰球运动员比赛和热身训练,更衣间建设在连接主馆和训练馆的副馆空间内。冬奥会时,12支参赛队各使用1个单元,剩余2个为备用,既要达到冬奥赛事要求,也要兼顾赛后多元利用需要,因此被设计为可循环使用的临时设施,通过装配式建造技术,这些功能模块可像“拼积木”般快速拆装。每个更衣室单元建筑面积约173平方米,包含“五室一卫一淋浴”,即更衣室、磨刀室、储藏室、按摩室、教练室、卫生间、淋浴室,满足战术布置、物品存放、更衣洗浴需要,其中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深化设计,从更衣柜材料选用,到优化坐垫舒适度、挂钩高度,再到冰上测试活动中残奥运动员提出的提升面盆容膝高度的建议,都进行了调整。
位于北京延庆赛区最早投入运行的非竞赛场馆——延庆注册和制服分中心主要负责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的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类人群办理注册证件并发放工作人员制服等。由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C馆改造而成,整体规划分为外围安保隔离区、安检区、注册业务区、制服业务区、仓储区、合署办公区、用餐区等。为保障安全运行,北京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冬奥专班,本着节约、绿色、安全且便于后续利用的原则,在尽可能使用原有场馆设施的基础上,安装锅炉、水泵、换热器等自主取暖设施,对消防设施和供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陆续传来新“动静”,张家口赛区也没“闲着”。有轨电车专线正在铺轨作业中,这是冬奥项目配套功能内的一条慢行园区专线,将小镇内重要功能区块连接,有力保障冬奥会期间的交通运行,实现各功能区间的短途接驳。第一辆“冬奥小火车”计划于2021年9月5日前到达太子城冰雪小镇项目现场,剩余2列车计划于2021年10月前发车,预计今年12月开通试运营。专线线路全长1.6km,北起太子城遗址公园站,南至冰雪会堂站,共设车站6座,设停车场1个(地下),使用超级电容供电模式,具有耐低温、长寿命的优点。
无障碍设施建设体现着赛事组织者的悉心与细心,也是对“平等、参与、共享”的具象化呈现。在国家冬季两顶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技术楼内,每一间无障碍电梯轿厢内三面设有扶手,楼层按键上设有盲人触摸点;每个场馆内都设有无障碍卫生间,较普通卫生间空间更大,设有残疾人专用坐便器和无障碍安全扶手。这些都让无障碍体验员霍振玲感受到了冬奥场馆服务残疾人的用心、贴心。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时将使用张家口冬残奥村运动员公寓A、C、D、G组团,配套设施使用J组团。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计划建设无障碍客房273间,客房基础装修已完成,相关设施正在安装。“接下来,我们将科学推进场馆、赛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计划于8月底前完成场馆室外相关市政配套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10月底前完成场馆相关临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所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工作。”张家口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周金生表示。
聚光灯往往只照亮赛场,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筹办工作在赛场之外也处处体现着“简约、安全、精彩”。
本报记者 彭晓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