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体育 2021-11-28 08:30 的文章

冠军成长说骆晓娟——二十五载难舍击剑情 用坚持表达热爱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悦阳):1996年初识击剑、2012年伦敦夺金、2013年暂别剑道、2021年再执剑柄,这就是骆晓娟25年的击剑生涯。热爱是骆晓娟始终难舍击剑的动因,而坚持则是她对击剑这份爱最直接的表达。

  从体校到国家队 环境改变仍坚持自我

  第一次接触击剑时骆晓娟并不认识手中的是什么剑,看到身边的小朋友都是用右手持剑,她就以为击剑原本就是要用右手来拿。直到几个月之后,教练无意中发现骆晓娟原来是个“左撇子”选手,这时骆晓娟已经“执着”的掌握右手剑技巧了,而这份“执着”也成为骆晓娟击剑之路上的第一个标签。

  1996年开始练剑,1998年进入江苏省队,2000年进入国家队,在外人看来,骆晓娟这一路都是顺风顺水,但对于骆晓娟来说,快速的成长反而让她感受到了压力。

骆晓娟 受访者供图

  “进入专业队就意味着你要从事这个专业,必须努力做到最好,这和在体校时还是有很大区别,当时也感受到了压力。真正有压力的还是进入国家队的时候,之前在省队建立起来的自信好像都没有了,因为身边都是最优秀的运动员,和她们相比自己就显得很普通,当时心里会想还是回地方队更好一些。”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但骆晓娟并没有主动放弃,在教练的帮助下,她的自信心慢慢回来了,“教练告诉我遇到挫折时说想要放弃,未必就是真的要去放弃,我也慢慢想明白了,拿出自己小时候训练的态度,‘认真、刻苦、听话,让自己做到最好’,慢慢在国家队站住了位置。”

  这份坚持也让骆晓娟收获了击剑生涯第一次成功,2003年击剑世青赛,骆晓娟收获女子重剑个人和团体双料冠军,不仅创造了历史也让骆晓娟收获了满满的自信,“世青赛的冠军是当时对自己的一种最大的肯定,为我后面在国家队再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份坚持换来职业生涯两次高峰

  2006年击剑世锦赛女子重剑团体冠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金牌,是骆晓娟职业生涯两次高峰,而这两次闪光时刻也离不开她的坚持。

  2006年击剑世锦赛,作为队中的年轻队员,骆晓娟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以主力身份打满了全部比赛,尤其是在决赛中的三次出场都发挥出色,但这种神勇发挥的背后,却是骆晓娟忍受着阑尾炎的痛苦搏来的。

2006年击剑世锦赛中国女重夺得团体金牌 新华社图

  “当时我并不知道是阑尾炎,只是觉得每天都很疼,吃不好睡不好,但当时距离世锦赛已经很近了,不能说自己就不打了,只能用止痛药、针灸去压制。”

  世锦赛夺冠,对于其他人来说都是幸福和快乐的,但对于骆晓娟来说则是“痛并快乐着”。打完比赛回国,其他队员都开心地享受假期,她却只能躺在医院里打点滴,但看着世锦赛的奖牌,骆晓娟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2009年全运会之后,骆晓娟有了退役的打算,但当时中国女子重剑队三名主力队员李娜、仲维萍和张莉都离开了队伍,队伍急需骆晓娟留下来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对于击剑的热爱,对于队伍的不舍,让骆晓娟放弃了退役的念头,坚守了下来,而正是这份坚守为她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

中国女重夺得2012伦敦奥运会团体金牌 左二为骆晓娟 新华社图

  骆晓娟说,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些过往,她觉得这种坚持无论对自己的击剑生涯还是对整个人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那时中国女重好像要从一个巅峰慢慢滑落了,我选择和年轻队员一起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最后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巅峰。等你完成这件事情回头来看,会觉得因为自己热爱击剑,有一个奥运的梦想,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七年后再执剑柄 心中还是那份爱

  2013年全运会之后,骆晓娟选择退役回归家庭,结婚、生子、陪伴孩子成长,也换了新的工作岗位,虽然离开了击剑,但对击剑的那份热爱依旧还在。

  2021年初,当江苏击剑队教练提出让骆晓娟重新复出征战全运会时,骆晓娟没有一丝的犹豫,“我知道我不是七年前的骆晓娟了,不可能再去创造一个巅峰,但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年轻运动员带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帮助。”

  骆晓娟选择帮助年轻队员的方式还是她一直以来的实干作风,以身作则的投入到训练中,虽然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并且已不再年轻,但骆晓娟还是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努力去付出自己全部的能量。虽然只有短短的七个月时间,骆晓娟说她也有自己的收获,让她能站在不同的位置上,考虑每个人所思考的不同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宝贵的经验。

  “当我在恢复训练时候,我女儿也来看我的训练,她以前只是知道妈妈是冠军,在概念上比较空,这次她看到我训练,看到妈妈每天都大汗淋淋的很辛苦,她会知道要想取得成绩就要付出辛苦努力,对她也是一种直观地教育。”

  25年的击剑生涯让骆晓娟对击剑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她认为击剑运动既能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又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当去打个人赛时候,需要孩子个性张扬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打团体赛的时候,又要考虑团队整体的利益,去收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