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丨特战“狼头”刘近
科技日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陈 萌
泥潭格斗、武装泅渡、穿越火障……7月15日,贺兰山下,气温攀升至37摄氏度,但在被誉为“雪枫旅”的陆军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猎人基地,特战队员依然拼死训练。
“我们就是要让特战队员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用一个个的极限训练逼出他们的潜能。现在你所看到的,对特战队员来说,都还只是‘开胃小菜’……只有在训练场上拼命,才能在战场上不辱使命。”站在训练场边,一位黝黑瘦削却一脸精悍的教官向记者介绍。
教官叫刘近,是“雪枫旅”的一名营长,尖刀中的刀尖。八一前夕,刘近被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
奋勇拼搏甘当“雪枫传人”
在“雪枫旅”,特种兵中的精锐会被授予“天狼勇士”称号,而刘近则被大家称为“狼头”。
15年过去了,刘近的眉骨处仍可见一道疤痕。
2006 年的一次比武,刘近为提升实战中陡崖滑降速度,试验“大”姿势滑降,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绳索脱手,生死一线,他将手插进身后8 字环减速,落地瞬间,头狠狠磕在地面上。靠着这种“不要命”的狠劲,刘近在当年击败所有对手,成为全旅下士中唯一一名“六级尖子兵”。
还记得入伍之初,刘近在新兵结业实弹射击考核中打出50 环。带着军旅生涯第一个三等功奖章,他被该旅特战八连狙击班挑中。八连是英模连队,以过硬的特战能力闻名全军的“天狼突击队”就是该连。
下连第一天,在连队荣誉室举行入连仪式,刘近心中小小的得意之火被浇灭了,拼搏追赶的火越燃越旺。
上世纪80 年代的西南边陲,时任指导员张新奎带队袭扰捕俘遭遇燃烧弹袭击,6 次冲进火海抢救伤员,直至壮烈牺牲;1999 年爱沙尼亚的丛林,时任连长何健四天三夜一路奔袭,将全军特种兵中唯一一座“卡列夫勇士奖”收入囊中……
英模榜样代代相续的辉煌,如同一个个精神坐标,让刘近感受到“雪枫传人”的分量。
2005 年6月,刘近作为唯一一名上等兵参加原兰州军区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特种摩托驾驶中,他不慎摔落,一侧小腿血肉模糊,迎面骨都露了出来。如此严重的伤情,一旦教官得知就会让他退赛。刘近牙一咬,强忍伤痛,继续参加后续的课目。晚上回到宿舍,别人睡下了,他偷偷跑到卫生间自行消毒、上药、包扎……那一次,他斩获特战专业第二名。此后,他连续三年蝉联原特种大队比武竞赛第一名,并被保送入学提干。
入伍17 载,他先后完成国际比赛、全军和陆军各类比武竞赛、中外联演联训等十余项重大任务,多次立功受奖,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不断积蓄打赢底气
泥潭行军,他让极度疲惫的队员在遍是污物、臭气熏天的泥坑里挣扎;野外生存,他把饥肠辘辘的队员所有补给都清剿干净,饿了吃蝎子蜥蜴,渴了喝露水蛇血;抗寒冷训练,他一次次把队员刚从冰水中探出的头摁入水中……在队员眼里,刘近就是绝望和魔鬼的代名词。
2019年集训,“雪枫旅”首次以特战小队为单位组织“魔鬼周”,团队精神、战斗配合、战场默契成为训练考评的重要指标。刚刚被任命为特战副小队长的姚强被刘近盯上了。姚强个人能力十分突出,但指挥统筹能力弱的短板不容忽视。
绝地逃生课目中,知道姚强水性差,刘近故意下令让他带5名队员完成这一课目。6 名特战队员被反剪双手投入水牢。水枪冲击,水位上涨,在姚强指挥下,小队成员相互配合,用嘴咬开绳索,区分水牢区域,潜入浑水找锯条摸钥匙。极限5 分钟,姚强飞速拉锯牢门锁链,小队成员默契聚在小队长周围,用身体挡住高压水枪的干扰,6 人协力顶住压力成功“逃”出水牢。
“外部压力越大,内部凝聚力越强。当这样的‘催化剂’,我愿意。”刘近说。
部队调整改革后,营一级作战单元的作战地位更加突出,突击车、侦察干扰车、无人侦察机等一批新装备陆续配发到特战营连。如何发挥新装备效能,怎样找准特战营长的战位,成为摆在刘近面前的新课题。
今年年初,一场山地夺控战斗演练在陌生地域打响。正面战线激战正酣,特战小队长薛仙哲带队夜间奇袭。三支特战小队同时出动,一支渗透袭扰,一支佯动迂回,一支策应增援,刘近居中指挥。几番火力试探引诱,“敌”指挥员暴露位置,被暗中占领制高点的狙击手一击毙命。
这次试炼,是一次从适应战争到设计战争的探索。瞄准胜战,刘近正不断积蓄着打赢底气,向着未来战场冲锋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