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演员伊尔凡·可汗病逝 曾抱怨李安没带他来中国
他曾因出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起跑线》等影片被观众熟知,没能来中国成为他终生遗憾
伊尔凡·可汗走了,还没来得及好好道别
“我在寻找那些能触动观众并与他们保持联系的故事。无论我在哪里找到它们,无论是好莱坞、宝莱坞,还是法国,我都会继续下去。”
4月29日,曾出演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印度著名演员伊尔凡·可汗因病在孟买的一家医院去世,终年53岁。
伊尔凡·可汗在宝莱坞和好莱坞两大电影工业体系中都获得了极大认可,也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印度男演员之一。2014年他曾凭电影《午餐盒》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而提名的男演员中就包括了《一代宗师》梁朝伟、《辩护人》宋康昊等。
抗癌两年——
2018年,伊尔凡透露被诊断出患有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时你一觉醒来,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从没想过,一直在寻找反映罕见题材电影的我,也成了罕见疾病的主角。”此后伊尔凡一直在伦敦接受治疗。
去年9月,他曾回印度拍摄电影《起跑线2》,大家都将这视为其病情好转的信号。4月28日,病情恶化的伊尔凡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最终医治无效去世。影迷们哀叹着他的离去,引述他在《少年派》中的一段台词表达遗憾:“我猜人生到头就是不断放下,但永远最令人痛心的,就是来不及好好道别。”
曾抱怨李安没带他来中国
对中国观众而言,大多都是通过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认识的伊尔凡。2012年该片在中国上映,伊尔凡饰演成年后的派,他将惊心动魄的故事用自己特有的平静向观众娓娓道来。最终《少年派》获得奥斯卡11项提名,但李安导演仍为伊尔凡没有被提名表演奖而鸣不平。
在自己的祖国印度,《少年派》同样受到了关注。在2012年的第43届印度国际电影节上,《少年派》不仅担任电影节开幕影片,还享受了被放映两次的待遇。伊尔凡曾说过自己跟这部电影一起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旅程,而且在不同的时间看都会有不同的感触。
伊尔凡去世之后,导演李安也表达了自己的哀悼:“两年前听闻他有此罕症,便向他问候,他说会平静勇敢地面对。他是一位热爱生命与艺术的人,他的逝去是电影艺术的损失,也是朋友的伤痛。”
伊尔凡曾说过自己很喜欢中国,读过很多关于中国的书,一直都想到中国看看,甚至还对李安导演在中国宣传时没有带他一起去而有点抱怨。如今这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靠出演肥皂剧积累表演经验
伊尔凡的母亲来自一个穆斯林大家族,并且具备王室血统,父亲经营轮胎生意,他是三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子。从印度国立戏剧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他顺利开始了电影之路。
1988年女导演米拉·奈尔发现了他的表演才华,让他在《早安孟买》中担任一个小角色。这部电影以纪录片式的纪实风格展现了孟买贫民区流浪儿的悲惨经历,不仅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还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其后伊尔凡经历了出演肥皂剧的低迷期,他曾回忆:“我进入这个行业,是为了讲述故事、拍摄电影,但是当时我能找到的,只有肥皂剧中的角色。”凭借这些肥皂剧,伊尔凡积累了表演经验。
2001年,伊尔凡出演了一部英国导演的小成本处女作《战神归来》。这部起初并没有多少人关注的电影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影片。两年后其参演的根据莎翁经典《麦克白》改编作品《麦克布尔》,让他进入了主流电影视野。
好莱坞最熟悉的印度面孔
曾在《早安孟买》中将伊尔凡的戏份悉数删减的导演米拉·奈尔,2006年开拍新片《同名人》时再度邀请伊尔凡,饰演其中男主角的父亲。据说导演韦斯·安德森正是看到了《同名人》中他的表演,力邀他在电影《穿越大吉岭》中客串,甚至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角色。
此后的伊尔凡在好莱坞如鱼得水。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他是对男主角严刑逼供的警察;在《超凡蜘蛛侠》里,他是来自财团的冷酷精英大反派;在《侏罗纪世界》中,他是准备复活恐龙的大老板;《但丁密码》里,他是神秘地下财团的教务长。
伊尔凡很快成了好莱坞最熟悉的印度面孔。但伊尔凡并不希冀于完全融入其中,而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思考。他在采访中回答自己会去好莱坞的原因:“在印度,故事情节有时候是由演员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所以一切都会跟着形象走。我之所以选择在好莱坞拍电影,是因为在好莱坞故事才是核心,每个人都在努力讲好故事,而不是去打造一个巨星。作为演员,好莱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接触到整个世界。”
始终不认可“宝莱坞”的叫法
在好莱坞发展得如日中天时,伊尔凡选择回到印度。2013年他主演了爱情片《午餐盒》,饰演中年丧偶的会计师。“宝莱坞是我的家,我是在那些电影中长大的,我一直想成为那些电影的一部分。”
已经成为印度骄傲的伊尔凡还带给了印度电影反思和看法,希望能够重振整个行业。比如他曾表示自己一直都很反感宝莱坞这种叫法:“印度电影业有它自己的一套体系,根本不是脱胎于好莱坞的。它的根基其实是来自于古代帕西人的喜剧。好莱坞电影讲究预先的计划,而印度电影正好相反,根本就无计划可言,很讲究即兴和随性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应该像好莱坞一样,给予故事更多的尊重。”
2017年他主演的教育题材影片《起跑线》再次征服了印度观众,引进中国后不仅收获了2.1亿国内票房,还引发了一场有关教育的大讨论。
撰文/新京报记者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