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年内千亿元再融资“补血” 抢占融资融券业务“地盘”
今年以来,券商大力补充净资本,扩大业务发展。从券商年内通过再融资募资用途来看,“‘补血’信用交易业务,扩大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成为当下各家券商争相发力的重点。近日,国元证券配股发行完成后,宣布将原4亿元“对子公司增资”的用途变更为“融资融券业务”。
对于券商的不断“加码”,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融券业务已成为券商的一大重要业务收入。与经纪业务相比,融资融券业务的利润更为丰厚,并且随着市场的好转、赚钱效应的提升,信用交易业务量大幅的增加,在将来牛市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大的资金需求量。所以,券商目前通过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做好资金上的准备,将来有利于提升券商的利润,同时提升业务收入。”
变更配股募资用途
国元证券加码融资融券
11月17日,国元证券发布公告称,扣除全部发行费用后,公司本次配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53.98亿元,现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公司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将原4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比例为7.41%)“对子公司增资”的用途变更为“融资融券业务”。也就是说,国元证券追加融资融券业务4亿元的投资后,该业务的投入金额将增至19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比例提升为35.2%。目前,前述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议案已获国元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
从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排行来看,国元证券的融资融券业务利息净收入排名第23位。截至2020年9月末,国元证券母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为140.84亿元,较年初增长25.74%。国元证券表示,“公司将利用部分配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进一步拓展融资融券业务,满足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需求,降低业务成本,优化收入结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对于终止原募投项目的原因,国元证券也表示,“9月份,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国元创新追加投资4亿元,初步解决国元创新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及专业投资者比重增加,融资融券业务需求预计将会保持稳定增长。融资融券业务对于提高证券公司的盈利水平,完善证券公司的金融服务,整合证券公司的客户资源,改善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元证券进一步表示。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目前利率较低,而中国经济恢复情况较好,基本面向好,信用交易者信心很足,对融资需求较大。而由于从9月开始的箱体震荡,让很多融券交易者也觉得比较容易把握,融券交易热情也比较高。长期来看,所有发达的证券市场,两融交易规模都很大,我国证券市场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对券商来说,两融业务获利大、风险小、增长快,所以券商大量前期投入也就不奇怪了。”
券商未雨绸缪
提前布局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13家券商完成定增或配股,合计募资总额为1028.52亿元。还有6家券商的定增及配股计划“在路上”,合计拟募资553亿元。
具体看来,海通证券拟投入不超过60亿元、中信建投拟利用不超过55亿元募集资金均用于增加资本中介业务规模,具体包括扩大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等信用交易规模。国海证券拟投入不超过25亿元适时扩大包括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在内的信用交易业务规模。天风证券拟将投入不超过49亿元用于扩大信用业务规模。南京证券拟投入不超过25亿元用于包括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在内的信用交易业务。
国信证券则表示,公司资本中介业务面临的最大短板是自有资金规模较小,资金成本较高。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拟用于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等资本中介业务的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25亿元,占募资总额的16.67%。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大力发展证券业务的东方财富,其三次发行可转债募资的277.5亿元中,有不超过245亿元用于其证券子公司的信用交易业务,占比高达88.29%。
就券商如此大力“加码”融资融券业务,渤海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张继袖认为,“随着市场交投活跃,两融规模稳步提升,股权质押规模继续收缩,建立科创板市场化转融券制度以来,融券业务成券商信用业务重要发展方向。”
华创证券非银分析师徐康进一步分析道,“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对冲需求持续增加、叠加市场多空制度日益完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或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机构客户占比高、融资渠道稳定、风控能力强的券商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以此提升利息净收入规模。”
同时,注册制背景下全市场两融规模不断上行,未来业务发展空间广阔,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注册制背景之下,将来会有更多新经济企业上市,A股市场投资机会也会增多,这必然会增加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需求量,所以券商当下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也是在情理之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