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21-02-05 11:53 的文章

1月信贷投放或超去年同期 结构、地区变化差异大

综合多位分析师预测数据来看,今年1月银行信贷增长大概率将超过2020年1月3.34万亿的水平,但社融将低于2020年1月5.05万亿元的水平,M2增速较2020年12月继续下行。

在房地产信贷集中度、就地过年等政策影响下,今年1月银行信贷投放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但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同时,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反馈的结果来看,今年1月信贷投放数量、结构同比变化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

一位深圳地区的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称,今年1月该行房地产贷款投放额度较去年有所减少,在普惠金融领域投放较多,“普惠金融任务比较重”。

从一家国有大行广西地区某支行数据来看,该行今年1月信贷投放量较去年1月出现了超过16倍的增长,其中个人贷款增速约50%,法人贷款增速超过45倍。“贷款投向主要是旅馆、农家乐等旅游产业,以及茶业等。”该国有大行广西地区某支行人士介绍。

而一位青岛地区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该行今年1月信贷投放数量、结构与去年1月比均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综合多位分析师预测数据来看,今年1月银行信贷增长大概率将超过2020年1月3.34万亿的水平,但社融将低于2020年1月5.05万亿元的水平,M2增速较2020年12月继续下行。

“一季度可能出现高基数基础上的金融数据同比增速回落与低基数基础上的经济数据同比增速走高的背离。应当看到,金融数据是在高基数基础上的增长,贷款、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并不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是稳固的。”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撰文谈今年一季度经济金融数据表示。

“开门红”下信贷投放或超去年同期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预计,今年1月新增信贷为3.5万亿元,环比多增22400亿元,同比多增1600亿元。一方面,疫情本身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比较显著,同时就地过年、返乡隔离又削弱了部分春节相关的消费需求,消费信贷需求会有所减弱;另一方面,考虑到1月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集中投放时期,以及1月PMI为51.3%,虽然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是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显示疫情后经济恢复仍在持续,企业信贷需求仍较为旺盛。

基于“早投放早受益”考量,1月往往是信贷投放大月,不过监管通常希望银行信贷投放相对平稳。招商证券(600999,股吧)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预计1月新增信贷为3.5万亿元。

“预计个人贷款及对公信贷增长强劲,结构好。尽管年初房地产信贷集中度政策落地,意在熨平房地产市场波动,但并非大幅压降按揭。预计住户新增贷款9500亿,其中中长期7000亿,短贷2500亿;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企业新增贷款2.6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1.8万亿,票据融资仅1000亿。”廖志明表示。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也认为,虽然1月票据贴现利率大幅上行,可能显示信贷额度确实紧张,但1月银行信贷往往会有“开门红”,新增贷款会有明显提升,“预计1月新增贷款约为3.35万亿,与去年基本持平。结合季节性特征来判断,2月新增贷款会出现明显回落,3月则会回升,我们预测分别为1万亿、2.6万亿。”

“监管部门或延续狭义信贷额度的管控,基本原则是既不让信贷投放过于冒尖,也要避免过度萎缩。大行在信贷投放方面仍将扮演‘头雁’,但鉴于不同银行之间存在一定分化,不排除出现低于市场预期的可能。”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则提醒。

政府债发行减少致社融低于去年同期

对于1月社融增量,多数预计今年1月将增加4.4万亿左右,低于2020年1月5.06万亿的水平,M2增速延续下行趋势。

“1月社融预计新增4.5万亿,社融少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净融资,今年地方专项债额度未提前下达,政府债净发行同比减少,预计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3000亿,同比少增约4600亿。”廖志明表示,由于信用边际收紧,社融少增,预计1月末M2增速降至9.6%(2020年12月末为10.1%)。

孙彬彬预计1月社融新增4.4万亿元,“这主要是政府债券净融资下降所致,社融同比增速预计下行到12.9%左右。”具体来看,孙彬彬测算,政府债券净融资约为2700亿,企业债券净融资约为2500亿,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净融资规模预计为200亿元。

孙彬彬同时预测称,2月新增社融为1.3万亿左右,3月约为4万亿左右;1-3月M2增速可能逐步下行至9.8%、9.7%、9.6%。

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王先爽预计1月社融新增4.3万亿元,其中企业类债券当月增加0.3万亿,政府债券增加额约0.25万亿元。

不过,也有分析称,1月社融将新增超5万亿元,M2增速较2020年12月末回升。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预计1月社融新增量达到5.1万亿,信贷、企业债券、票据融资、政府债券是主要支撑,预计M2增速微升0.1个百分点至10.2%,但不改全年前高后低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