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同比增18.3%!一季度这些经济指标“亮了”
国民经济开局良好。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据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受去年低基数影响叠加国内疫情防控趋于平稳,各分项指标恢复强劲。“金三银四”春招开启,年内新增就业较去年同期涨超60万人,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支涨幅也同步超两位数百分比。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国内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零消费升级趋势不改,餐饮等线下消费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制造业也有望启动下一阶段国内投资的主要引擎。
不过刘爱华也表示,就目前全球疫情来看,经济环境仍存在较强不稳定性,国内恢复的基础仍不太牢固,部分服务业、小微企业增长仍然偏慢。面对经济恢复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还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促进全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新增就业较去年同期增长68万人
“金三银四”正值招工旺季,春招到来叠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全国调查失业率较年初呈现出继续改善的趋势。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297万人,较去年同期的229万人增加68万人。
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3月当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4%。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6%和4.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随着3月到来,全国最“拥挤”春招也正式开启。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期,大量海外留学生回国择业。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春招旺季人才市场活跃,还有39.3%企业对2021年效益预期乐观,于是进行人才储备。
根据前述统计,55.8%的企业表示想在春招“抢人大战”中斩获先机;“企业一直处于人才紧缺状态”“重要岗位出现空缺,急需招聘”分别以超4成的回答占比排在其后,还有25.6%因为观察到部分求职者在春节前已开始求职从而提前进行招聘。
3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比2月份增加0.6小时。一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05万人。浙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超预计,二季度全国就业情况有望持续向好。“二季度是传统生产旺季,调查失业率往往呈现季节性回落的特征;随着疫情防控的成功以及疫苗的逐步落地,餐饮、酒店、旅游、文体娱乐业等行业将逐步回归正常增长路径,服务业用工需求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将进一步体现。”
居民收入增13.7% “软支出”增幅超5成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续上年同期以来增速逐季走高的趋势,保持稳定恢复性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5%。
居民收入受就业的支撑作用相对明显。从收入来源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人均财产净收入和人均转移净收入分别以5505元、1645元、867元和1714元,同比涨幅分别为12.4%、19.5%、17.0%和10.7%,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达到56.6%、16.9%、8.9%和17.6%。
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也进一步反哺了居民支出。从支出情况来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97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1.4%。
从支出结构来看,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仍呈现出支撑效应,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疫情防控趋于常态,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修复在数据中得到了集中呈现。
据统计,人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以及交通支出分别为1986元、437元、1345元、339元和702元,涨幅分别达到16.3%、18.4%、8.7%、19.9%和16.0%。但与此同时,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545元,增长55.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1%;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484元,增长16.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1%;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39元,增长2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3%。
同比增91.6%! 餐饮消费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消费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政策效应释放这些因素的推动下稳步回暖。”刘爱华表示,一季度社零消费总体呈现出商品零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网上销售增势良好和餐饮、线下消费等前期受到制约的一些消费领域快速恢复的特点。
即便春节已过,国内消费热情正在逐步趋稳,但不论是从同比还是环比涨幅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在稳定增长。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扣除价格因素,当月零售总额实际增长33%,两年平均增长4.4%。从环比看,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
从一季度整体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速为4.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94612亿元,增长31.2%。
从分项指标来看,消费升级势头不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全部18个类别商品零售额增速均超过10%,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通信器材类等8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都超过10%。同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1.9%。
值得关注的是,前期增长较慢的餐饮、旅游出行等消费,均呈现出快速恢复的态势。具体而言,餐饮收入3511亿元,增长91.6%,两年平均增长0.9%。“也就是说,从2020年以来首次月度规模高于2019年同期。”刘爱华表示。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旅游、观影居民消费需求比较旺盛。从出行看,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清明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02亿人次,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94.5%。4月2日至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225.8%,恢复至2019年的92.4%。从电影市场看,清明假期三天电影总票房突破8亿,刷新了历史同期票房最高纪录。
不过,李超也提醒道,汽车消费表现一般,未来或仍将受到“缺芯”的影响。据乘联会预测,3月市场预计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74.0万辆,同比增长66%,但相较2019年同期下降14%,回升力度比较一般。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3月中上旬11家重点汽车企业生产完成126.7万辆,同比增长1.2倍,生产端表现尚可,但未来汽车“缺芯”的影响将逐渐体现。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3成 制造业投资水平达疫情前96%
由于国内经济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产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5022亿元,同比增长26.0%。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
分产业来看,一、二、三大产业投资额分别为2362亿元、27929亿元和65703亿元,涨幅分别达到45.9%、27.8%和24.1%。作为固投的“重头戏”,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其中,水利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道路运输业和铁路运输业投资涨幅分别达到42.5%、23.5%、25.7%和66.6%。
而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9.8%。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投资增速分别达到48.7%、42.7%、40.4和38.1%,均超过整体平均增速。
“我们在整体需求快速恢复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领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包括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2%,也就意味着目前制造业投资的水平相当于疫情前的96%左右,说明制造业投资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刘爱华分析指出,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多困难,在投资信心上仍有顾虑;当前,有利于制造业投资恢复的因素也在慢慢累积,例如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增长了1.79倍。
“消费的加速复苏,与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清明、劳动节等一系列假期的到来等因素有关。”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认为,而投资方面,制造业将接棒基建地产,成为投资的主要增长点;财信研究院宏观团队分析师李沫认为,预计二季度制造业将继续向上修复。随着疫情影响受控、疫苗接种范围扩大,二季度国内需求将加快向消费端转移,而海外需求也将迎来快速修复期,这些均将继续对国内制造业修复形成较强支持。
刘爱华表示,当前我们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已在安排之中,民营企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在“两新一重”、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的提升上,均有大量投资空间。“随着企业效益的好转,企业的信心会慢慢得到增强,制造业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刘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