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A结束九连跌,近一月跌逾21%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4日电 (高佳)截至5月14日收盘,华侨城A(000069.SZ)上涨1.41%,报收于8.65元/股,此前已连跌九天。从近一月最高点10.76元/股下探到8.47元/股,跌逾21%,股价创近2个月新低。
据4月29日发布的一季报,华侨城营业收入85.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5%,一季度营收大幅增长。但报告期内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7.82亿元,同比增长31.97%,应收账款净额同比上升244.65%,销售毛利率同比减少17.52%,营业成本增长巨大,导致增收不增利。
对于一季度营业成本大幅增长的原因,华侨城于5月8日公开回复投资者,“2021年1—3月结转的项目收入和成本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上升,但因结转区域和结构原因,本期结转的项目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使得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
天眼查资料显示,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9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由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华侨城集团公司独家发起募集设立,目前华侨城集团持有公司47.01%的股份,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四组合也在在前五股东之列,占比1.53%,该公司主营业务为文化旅游业务、房地产业务。
不过,其到底是文旅企业还是地产企业一直存在争议。华侨城从2019年开始,文旅营收已超过房地产,而且当前房地产开发的拿地、项目建设、销售策略都是围绕文旅产业进行。
3月30日,华侨城在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8.14亿元,其中旅游综合收入435.75亿元,房地产业务收入372.39亿元。
对于其旅游综合业务板块,一直以来,营业成本、利润等详细经营情况除了如下部分数据,其他均未拆分披露:2020年,华侨城旗下24家景区、24家酒店、1家旅行社、4家开放式旅游区,共接待游客4282.5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2%。
中新经纬客户端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华侨城询问原因,得到回复:“该业务板块收入和利润未拆分披露由公司商业模式的独特性所决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业态受影响较为严重,但景区业绩恢复情况远超预期。”
华侨城1997年—2020年营业收入变化趋势来源:Wind
事实上,据2020年年度报告数据,华侨城交出了史上最好的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华侨城实现营业收入818.68亿元,同比增长3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85亿元,同比增长2.80%,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达到上市以来业绩最佳。
同时,财务情况也有所好转。截至2020年底,华侨城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6.43%,净负债率为73.88%。华侨城称,“三道红线”指标圆满实现“绿档”。
价值支撑下为何现九连跌?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称,“房住不炒”的原则在2021年依然得到大力贯彻。近期不少一线城市都在收紧房地产政策,如深圳市收紧贷款,贷款利率可能进一步上调,北京限制“炒”学区房等。
“可以看到国家对于‘房住不炒’原则是很坚定的。房地产市场关乎民生,本身当下也在高位运行,其实已经物议如沸。总体来说,从政策面看,当前对于华侨城没有太多的利好消息。”刘春生说。
对于当下集中供地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的影响,华侨城亦曾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公开回复:公司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风险,如严控负债、以收定投、改善经营现金净流量等等;已构筑了成熟的成片综合开发模式,开创“旅游+地产”模式。
刘春生指出,“‘文旅+地产’这种模式在疫情之下可能存在一定挑战,毕竟现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相对萧条,处于待恢复阶段,当下‘文旅+地产’暂时并非可热炒的概念。”
另外,据刘春生分析,华侨城作为老派国企,业绩不错但缺乏消息面支撑,反而更容易受负面消息影响。如房地产税从立法的角度来说,落实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而这样的风声却给脆弱又敏感的资本市场带来波动。加之散户的投资心态相对来讲不太理性,叠加消息面也易受负面情绪影响,从而使得股价波动。
于华侨城而言,竞争风险尤其值得关注。据2020年年报披露,文旅行业竞争加剧,华侨城主要竞争对手有迪士尼、环球影城、默林、长隆、华强方特等国际国内主题公园运营商,也有跨界而来的主题公园运营商融创、万达、恒大集团等。此外,特色小镇、文化演艺品牌以及在线旅游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等也对华侨城的文化旅游业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竞争。 (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