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600016)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随着国内外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大,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所增多。这种情况下,政策应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全年目标如期实现。
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高于去年四季度的4.0%;环比增长1.3%,略低于去年四季度的1.5%,但仍为去年年初以来的次高增速。总体来说好于预期。与此同时,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
同样需要指出的是,一季度经济之所以表现稳健,主要由于前两个月打下的良好基础。进入3月之后,疫情因素对经济的相关影响需要密切关注。首先是服务业。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5%,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0.9%。从具体行业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业务活动明显减少。
其次是就业。服务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力,其经营状况受影响必然会折射到就业上。今年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3月16-24岁人口失业率上升至16.0%。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第三是消费。3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3亿元,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1.93%。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主要消费品中,必选消费相对稳健,但可选消费如化妆品、金银珠宝、汽车类等下降。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更多消费”与“更多储蓄”之间的占比差距拉大至31个百分点,与2020年一季度持平,显示出居民消费意愿明显走弱。
最后是房地产。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2.7%。今年以来不少城市出台了下调首付比、下调按揭贷款利率、放松限购限贷标准、发放购房补贴、降低落户门槛、放松土拍规则、加大对新市民金融支持等政策,支持合理性需求,但企业和居民预期仍待扭转,市场修复需要一定时间。
总体来看,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散点多发,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近段时间以来,加大稳增长力度不断被强调。3月16日中央金融委专题会议指出,“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3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4月7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要求,“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已出台的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拟推出的尽量提前,同时研究准备新的预案”。
此后,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包括财政加大减税退税降费力度,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并尽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货币政策全面降准25个基点,继续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并加快结构性工具的落地和使用;房地产调控继续边际放宽,各地继续在因城施策导向下维稳市场,探索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之路。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政策还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疫情防控要进一步精准化,“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是加大对工业和服务业纾困力度。由于营业收入受损,但刚性支出仍在,不少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应尽可能减少其人工成本、房租以及财务成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确保企业先活下来。三是做好稳就业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企业稳岗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增加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