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同比增长3.3%
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消费数据。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3亿元,同比下降3.5%。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季度我国消费增长基本符合预期。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服务业市场活跃度转弱,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消费相应减少。但由于我国消费总规模大,增长韧性强,一季度仍实现正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一定抑制,但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我国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
一季度市场销售保持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2021年一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8.3%。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同比增速较1-2月下滑,也低于2021年和2019年同期,主要因为3月疫情点多面广,对国内消费活动构成明显抑制作用;但考虑到1-2月社会商品零售强劲表现,线上商品零售销售增速较快等,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从消费类型来看,一季度社会消费数据与3月数据存在一定结构性差异。
一季度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3%。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0.6%、7.6%。另外,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同比增速分别为9.1%和-0.9%。
3月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5%,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8%、-17.9%。3月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同比增速分别为11.9%和-12.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张俊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季度和3月单月社会消费结构出现分化,部分商品消费增速明显扩大,部分商品增速明显下降,与疫情存在紧密联系。如受疫情影响,部分区域封控,甚至全域静态管理,影响居民外出购物,因而3月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商品降幅明显。
除了商品零售之外,餐饮收入也是社会消费品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赵萍谈到,餐饮消费具有典型的聚集性特点,受疫情冲击较大,餐饮收入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占比近10%,拉低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餐饮收入10653亿元,同比增长0.5%。3月餐饮收入2935亿元,同比下降16.4%。
赵女士在西安经营一家葫芦头店,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其门店1月歇业3周,3月第3周仅支持外卖,一季度营收减少约20%。近期西安疫情有所反复,4月16日起其门店再次取消堂食。
赵女士同时谈到,餐饮行业人员零散,流动性大,一些餐饮店员工为外地人,受疫情影响回老家过年后就不再返回西安,影响店铺开门营业。
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
赵萍介绍,目前制约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症结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从供给端看,2021年我国人均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44.2%,占比高。受点多面广的疫情影响,服务性消费被抑制,消费增长潜力无法充分释放。
从需求端看,由于预期转弱,居民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的问题仍然存在。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0345元和6393元,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61.8%,较去年下降近7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周茂华认为受疫情影响,就业市场波动,房地产市场低迷,另外,海外疫情、经济前景等也存在不确定性,对消费者预期构成不利影响,制约我国消费潜力释放。
张俊伟认为,总体来看,疫情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也是影响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表现的最主要因素,4月社会消费仍面临较大压力。
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69.4%,仍然是三大需求中贡献最大的。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压力,但我国经济发展有韧性,科学防疫有条件,政策支持有力度,经济恢复条件仍然较好。
在赵萍看来,要更好促进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需要重点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强疫情精准防控,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疫效果,加快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发展,减少疫情对服务消费的影响。
二是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8%,要从就业优先政策入手,持续发力,夯实消费能力,提振消费预期。
三是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短期而言,要尽快恢复疫情较严重地区的供应链,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长期而言,要从消费升级角度入手,促进增长较快的农村消费潜力释放,提升城镇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需求,培育更多新消费增长点。
张俊伟认为,从需求角度入手,直接刺激消费,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如向受疫情影响城市的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发放消费补贴,带动消费需求增长。另外,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消费,也是释放消费潜力的方法之一。
周茂华预计,随着国内疫情影响减弱,此前被疫情抑制的需求将逐步回暖,房地产市场企稳恢复,我国社会商品零售动能将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