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支持大额存取款登记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今年7月1日起在河北省、10月1日起在浙江省和深圳市试点开展大额现金管理工作,个人存取款超过相应数额都要登记。
对此有人可能不理解,如今进入移动支付时代,人们使用现金的频率越来越低,是否还有必要对大额存取款进行登记管理?其实,正因为进入多元化支付时代,一些大额提取现金的情况才需要加强监管。比如央行2017年调研发现,有取款人单次取款超过1亿元现金的情况,这种异常提取很容易隐藏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大额现金交易量持续增长,大额现金支取成为流通现金的重要投放渠道。但大额现金广泛使用,也容易被腐败、偷逃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利用,蕴含一定风险。媒体公开报道的贪腐大案中,往往发现涉案人家中存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巨额受贿现金,这就与大额现金管理不完善有关。根据2017年8月至9月人民银行互联网抽样调查得出的保守估算,我国流通中去向不明的现金规模达万亿元以上。
从国外情况来看,从严管控大额现金流通使用已成为国际惯例,具体包括多种管控措施,比如银行账户存取现金限制、设置现金交易限额、限制特定领域使用现金、大额现金存取收费等。我国对大额现金的管理,除了采取大额存取款登记外,还有个人现金收入报告、大额现金出入境监测等措施。
其中,大额存取款登记措施,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是一种有效震慑。登记具有监测等作用,一旦大额现金用于违法活动,就可以依据登记信息追查。另外,此举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储备现金用以满足用户需求,因为部分非法现金活动会被遏制。
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危害大,影响公平正义。对于大额存取款登记措施,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配合。而且,绝大多数人的存取款自由并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一次性存取款数额一般达不到登记标准,移动支付等方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堵住大额现金管理漏洞的同时,也要对其他支付方式存在的管理漏洞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因为大额现金用于非法目的的通道被堵上之后,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可能通过其他支付方式转移资金。为此,有关部门应依托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机制,强化监测,主动排查,严惩非法经营支付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