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没有完成时,要持续创新探索
改革没有完成时,要持续创新探索
——专家研讨“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
“怎样理解改革?”“当前我国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和痛点?”“今后应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10月1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京举办了“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论坛,多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改革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
“改革,就是改变现有的格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刘国恩说,我国改革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开放。从1978年以来,改革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开放”二字。开放既是我国改革的本质要领,又是我国改革的自我定向。判断改革思路正确与否,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经济等各大领域进一步开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改革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今天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大胆开拓,又要化解矛盾、控制风险。要在坚定正确方向前提下,更多针对具体问题、更多把握人民群众实际需要来推进改革。
“不要把改革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范恒山说,改革是创新探索,在改革过程中取得积极成效和出现挫折失误都属于正常状态,要保障改革向着正确方向前行,要不断总结反思,进而完善优化。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表示,改革的过程会出错,出错没关系,再从另一个方向试试,很多创新就是这么出来的。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实施层面存在“打滑空转”现象
“改革路径应以渐进式为主,通过试点,主动、有意识地加强局部突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改革就一定要冲破原来一些已经形成的规则,在发展创新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发展,这两方面不可偏废。现在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讲得多、做得少,在实施层面存在“打滑空转”现象。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高级专家、研究员曹红辉表示,当前,我国改革的激励不足,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动力机制和纠错机制。
“没有大胆创新的改革者,就很难实现改革的重要突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继续加大改革研究人才培养,建立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专门服务于中长期改革的人才队伍。
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认为,改革要坚持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坚持辩证法的实践观,抓好主要矛盾。“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需要,都需要加快科技创新。要依靠改革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改革来突破发展的难题。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看来,对实现国内大循环而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极其重要,要关注农民工群体,同时规范分配秩序,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差距,实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二次分配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深化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更好发挥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面对新挑战、新机遇,要用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扩大内需,促进更高水平开放,让企业真正释放出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 刘坤)
+1